网络报道,在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国内市场低迷的背景下,钢企加快了转型升级的步伐。
10月27日,武钢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其持有的武汉钢铁集团鄂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鄂钢公司”)77.60%股权与控股股东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持有的武钢集团国际经济贸易有限公司100%股权进行置换。此前,武钢集团还和中国海运集团签订协议,互换子公司股权,将双方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到一起。
独立钢铁分析师田华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武钢股份以往的业务结构中,其原材料采购和产品运输均需借助外力运输采购,其中的运营成本并不低。如今将其收归"己有"后,这部分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并且,鄂钢公司盈利能力差,武钢股份此番在轻重资产间置换,可减轻公司负担,提升公司盈利能力。而在航运业陷入低迷的当下,中海发展的盈利能力当前表现并不强,武钢股份借此进入到中海运发展,将以往的战略合作关系,变为股东关系,双方在业务合作成本上会降低不少。”
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根据以2014年6月30日为标准日的评估报告,确定置出资产作价36.29亿元,置入资产作价41.14亿元万元,置换差价部分4.86亿元将由公司以现金方式向武钢集团补足。
武钢股份表示,本次交易后,武钢国贸将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鄂钢公司将变更为武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将解决武钢股份与武钢集团下属公司武钢国贸存在的关联交易问题,同时剥离目前盈利能力较弱的资产,有利于改善公司资产质量,提升公司钢铁主业一体化经营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从财务数据来看,鄂钢公司2011年、2012年均处亏损状态,2013年以来虽扭亏为盈,但效益并不显著。据披露,鄂钢公司2013年、201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5.92亿元、71.52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分别为249.73万元、173.31万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2011年通过配股方式收购鄂钢公司,原本计划通过此举扩展产品线,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然而,由于市场供求变化等客观形势导致2011年至2014年上半年鄂钢公司盈利能力较低,已无法对上市公司合并盈利作出更大贡献。
而相比之下,武钢国贸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净利润(合并口径)分别为1.47亿元及1.49亿元。
也就是说,“置出鄂钢公司并置入武钢国贸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田华表示。
加速国际化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武钢国贸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承接武钢集团“一米七”工程的技术引进、成套设备业务,并且逐步开始承接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进口业务和钢材出口销售业务。
武钢股份表示,从公司业务发展角度出发,置入武钢国贸,可以充分利用武钢国贸的海外资源优势,拓宽公司营销网络,大力发展对外进出口贸易,公司矿石原料自给率将得到提高,同时公司产业链将进一步延伸到国际贸易业务下游领域。
停牌期间,武钢集团还和中国海运集团签订协议,互换子公司股权,将双方利益更紧密地捆绑到一起。
据10月17日公告,武钢集团将所持3亿股武钢股份股票(约占总股本的2.97%)向中国海运无偿划转,中国海运将所持1.42亿股中海发展(约占总股本的4.17%)向武钢集团无偿划转。无偿划转完成后,武钢集团持有公司64.352%股权,仍为公司控股股东;中国海运持有公司股票2.97%股权,位居第二;中国海运持有中海发展42.20%股权,仍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及控股股东;武钢集团持有4.17%,为第二大股东。
对于此次划转的影响,中海发展公告称,双方持股将进一步提升和促进本公司与武钢集团间的业务关系、合作共赢,有助于促进本公司长期业务发展,符合本公司“大客户、大合作”战略。
目前,武钢集团除了加紧海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外,其加紧布局海外市场的产品销售。此前公司公开资料显示,其电工钢产品已获准进入印度市场。而目前在建的防城港项目,其中一项定位就是辐射东南亚市场。
在业内人士看来,资产置换是为武钢的国际化战略扫清障碍。
提高附加值是关键
当前,在国内需求不振、钢价下跌的情况下,加快出口成为众多钢铁企业消除库存、应对市场低迷的必选之路。
据中钢协10月2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出口钢材6534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9.3%。进口钢材1101万吨,同比增长5%;折合粗钢净出口5780万吨,同比增加约1900万吨,而同期全国粗钢产量同比增加约1300万吨。
按照中钢协估计,四季度出口将保持稳定,今年钢材出口突破8000万吨已成定局。这约占全国粗钢产量的10%,而往年这个数字不过2-3%。
中钢协副会长张长富指出,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国内外差价。“钢材出口大量增长主要由于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大幅下跌,而国际市场几个下跌较少,国内外价差较大。”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钢材进口均价1246美元/吨,同比增长37美元/吨,与此同时,出口均价783美元/吨,同比下降74美元/吨;进出口差价扩大到463美元/吨。
但是,中国钢材出口量激增已经引起其他国家的警觉,一些中国正在以“白菜价”的钢材扰乱国际市场的言论开始出现。自9月4日以来。已有8起针对中国钢材的反倾销调查。而且,同我国的贸易摩擦国从之前较为集中的欧美发达国家,逐渐转移至亚洲、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
由此中钢协警示称,大量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必将带来贸易摩擦增多,从而影响产品继续出口,并且出口低附加值产品不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要,必将带来出口政策调整。
张长富表示,以目前的产品结构,大量出口消化国内过剩产量并不是长久之计。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钢厂要减产没有边际贡献不生产,低于成本不销售,不付款不发货的原则,切实控制产能释放,将供求关系恢复到合理水平,行业才能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