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报道,“实现全钢渣尾粉的循环有效利用,一直是钢铁人一个挥之不去的梦想。经过持续不断的探索、坚韧不拔的开拓,这个梦想终于在鞍钢实现了。相信从此开始,全行业冶金渣的循环有效利用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日,在2014年鞍钢钢渣粉先进技术现场推进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隆重宣告。
今年9月份,鞍钢辊压机终粉磨钢渣粉生产线正式建成投产,作为世界首创的钢渣微粉工艺技术项目,其投产意味着钢渣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为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和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共同主办了此次项目推进会,旨在将这一成果推广到全行业。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会议。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王天义、鞍钢集团总经理张晓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相关领导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该项目对于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冶金渣深度处理、高效利用的意义重大。
产业升级要求钢渣真正“零排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将对生态环境法治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明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新《环保法》将开始实施。
对此,朱继民表示:“在新的法规和标准面前,相信将有部分企业因为环保和排放不达标而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钢铁企业必须加快实现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
加强冶金渣的综合利用是钢铁行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行业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钢渣是钢铁行业最主要的固体废弃物,钢渣堆放不仅影响环境质量,而且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如何从钢渣中有效地回收残钢、保证选后尾渣的活性和稳定性,确保实现高附加值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减少污染的同时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一直是钢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但是,由于观念、技术等多种因素,目前我国钢铁渣的综合利用率仅为50%,钢渣的综合利用率仅为10%。长期以来,国内钢厂处理钢渣采用外销或回填的方式,而钢渣处理企业将买来的钢渣分选后,选出渣钢和磁选粉再卖给钢厂,剩余的尾渣除了少部分卖给水泥厂以外,大部分被无组织地堆弃。2013年,全国钢产量达到7.8亿吨,产生的钢渣达1亿吨左右。因此,钢渣尤其是铁含量低于2%的钢尾渣,其综合利用是钢铁行业真正实现冶金渣“零排放”的关键。
近年来,国家和行业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我国钢铁渣的综合利用工作,“钢铁渣复合粉生产工艺技术研发及应用”“钢渣粉加工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已被国家列入“十二五”期间冶金渣开发利用重点技术项目。
据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处长雷文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大力推进冶金渣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加快冶金渣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尤其是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新项目的推广,并通过技术改造资金、清洁生产资金进行扶持。同时,工信部将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研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与相关部门沟通完善钢渣产品的标准制定。
“鞍钢实践”破解技术瓶颈
推进冶金渣综合利用的基础和前提是技术。目前,钢尾渣开发利用比较成熟的做法是将钢尾渣磨细成钢渣粉,并与矿渣粉混合后生产钢铁渣粉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生产。
据鞍钢矿渣公司总经理苏兴文介绍,我国几十年来围绕钢渣处理难以克服的难题,就是如何消解钢尾渣中的有害物质,大幅降低尾渣含铁率,解决尾渣产品膨胀性、稳定性、含铁量和活性指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克服,钢渣的零排放无法实现。
苏兴文认为,整个钢渣的处理过程就是渣铁分离和钢铁物料的提取过程,然后才是钢尾渣的利用问题。“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使钢渣中钢铁物料的提取率达到99%,剩余不足1%,才能解决尾渣产品膨胀性、活性指数等问题,标志着钢尾渣的利用成功了一半。”苏兴文说。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鞍钢矿渣公司创新提出熔融钢渣热闷、磁选、深加工生产工艺,并于2008年投产了第一条闷渣线,使得钢渣处理的几大难题迎刃而解:明显消解了钢渣中的有害物质,实现了渣铁分离;保证了钢渣活性指数,利于其在建筑行业应用;同时还解决了不同种类及成分的钢渣原来因混合排放处理所带来的一系列后续应用的问题。
此外,鞍钢矿渣公司于2007年与德国蒂森克虏伯工业工程有限公司就钢渣的开发与应用展开技术合作,并成立了项目联合开发试验组,对钢渣粉生产工艺与设备上的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与沈阳北方建材检测中心进行技术合作,成功进行了钢渣粉及钢铁渣粉应用于建材业水泥和混凝土的研究与试验。2012年,鞍钢投资7500万元建设全球首条辊压机终粉磨钢渣粉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已经成功达产,生产出了比表面积为400~500平方米/千克的钢渣粉和钢铁渣粉产品,钢渣粉金属铁含量小于0.02%,活性和稳定性完全满足于建筑水泥和混凝土用高活性混合材的要求。预计,该生产线年可加工钢尾渣60万吨。
钢渣粉由“包袱”变“财富”
鞍钢钢渣粉生产技术工艺的成功,不仅从技术上破解了钢尾渣无法高效利用的局面,使得真正意义上的钢渣“零排放”得以实现,也为我国钢铁企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开辟了一条新路。
资料显示,2006~2013年,鞍钢矿渣公司共处理冶金渣1800万吨左右、生产精品钢铁物料690万吨左右,生产用于建材行业的尾渣产品达到680万吨;节约铁矿石开采量1063万吨,节约石灰石开采量2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万吨。经测算,当鞍钢钢产量达到每年4000万吨时,鞍钢矿渣公司深加工后提取的钢铁物料可相当于一个大型铁矿石选采厂的产量;按照市场价格测算,冶金渣高附加值产品用于钢铁和建材行业后,每年将实现40多亿元的销售收入,成为鞍钢新的经济增长点。
朱继民在会上表示,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向改革创新要红利,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鞍钢矿渣公司在计划经济时期,长期以来是鞍钢的历史包袱,占地面积大、污染严重、投资建设费用多,这些年不但不是一个包袱,反而是创造财富的一个地方。如果我们钢铁行业的每一个产业板块,都能创造出应有的活力,那么我们整个钢铁企业集团的活力才能真正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