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美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达成新合作,中方承诺在2017年推出全国的碳排放交易系统,涉及电力,水泥,钢材等重点行业。实际上,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就一些重大问题的专业谈判一直在悄悄进行,其中就包括中美气候变化谈判,而此次合作,是中美在最近5年不断缩小分歧与增进信任后的重大合作成果。
在本次联合声明中,习近平表示,中国政府承诺将拿出200亿元人民币(约31亿美元)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政府还在此次联合声明中承诺,将严格限制公共投资流向国内外的高污染、高排放项目。
环境问题是此次中美两国首脑会晤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中美合作的亮点之一。而未来2个月是全球碳排放博弈和政策的超密集热点,随着巴黎气候大会最后一轮谈判临近,国内碳交易市场十万亿空间将被打开。
碳减排成全球共识
目前,对于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大量碳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结论,科学界已达成共识,而按照当前的碳排放量水平,将全球气温升高控制在2℃以内这一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达成的共识将难以实现,节能减排已是刻不容缓。
近年来,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浪潮中,低碳理念得到了广泛响应,逐渐成为全球共识,发展低碳经济已进入各个国家的战略规划,同时,也将因此产生新的冲突和博弈。
欧盟一直引领低碳发展潮流。欧盟2005年就启动了限额与交易体系,2007年,欧盟将低碳经济确立为未来发展的方向,并将其视为一场新的工业革命。此外,欧盟还开创了许多低碳发展机制,比如排放交易体系等。
美国最初对低碳经济一直表现消极,奥巴马执政后,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明显改变。美国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将用立法形式将碳排放额逐级分配并进行市场交易。
总之,碳减排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全球“绿色战争”。无论是发达国家、经济转轨国家或发展中国家,都将围绕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责任和义务,也将因此产生新的冲突和博弈。
中国碳减排压力日益凸显
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2013年人类碳排放量达360亿吨,其中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国27.5%,美国16.9%,欧盟10.4%,印度5.9%,俄罗斯4.7%。在世界各国普遍减排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碳减排压力开始凸显。
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就提出到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基础上下降40%-45%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量下降17%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而在去年年底,中美联合发布了一份《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共同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的相关协议,中方承诺2030年左右达到碳排放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30年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提升到20%左右,此举被誉为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中走出积极的一大步。
从全球角度和长远发展来看,碳减排将是一个争夺新兴碳金融市场话语权的战略问题。当前国际市场上碳金融已成为各国抢占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这一领域的竞争相继在各金融机构展开。在低碳经济道路上,对所有国家来说面临着共同的起跑线,而关键在于在这条道路上的起跑速度。所以,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以在将来的低碳经济战略中处于不败之地。
碳交易市场万亿空间打开
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碳交易规模达447亿欧元,欧盟占比高达92%,而欧盟碳排放总额为全球排放的10%左右。实际上,2011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曾一度接近1000亿欧元,随着经济复苏以及各国政府加大重视程度,未来全球碳交易的市场规模有望大幅扩围。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碳交易总额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第一大能源交易市场。
中美国达成气候减排合约,意味着全球最大的两个碳排放体进入全球碳排放体系。中美气候减排的合约也是中国市场开启的一个信号,现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方案已经进入了加速研究的阶段,并且有可能在2016年推出,中国市场将迎来新机遇。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