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阳泉市列入中国四大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5-11-11
阳泉市列入中国四大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它被称为世界级“金矿”。低碳高铝、低辐射的优势,使我市列入中国四大耐火材料生产基地、三大铝矾土基地行列。靠它生产的耐火砖在山西、全国冶炼市场鼎鼎有名,在国际市场也有着一定的份额。它就是阳泉盛产的高铝矾土资源。它经历了三次工艺革命,累计推倒1000多座倒烟窑。这种“刮骨疗伤”的方式使曾经的高污染行业步入高效、绿色发展时代,一批企业展现出了科技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的新面貌。它就是阳泉耐火产业。

  它主持和参与制定1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把握了全国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紧跟“互联网+”时代,创建“真金耐材交易网”,从上世纪80年代“村村点火”变身为时代的弄潮儿,历经大浪淘沙,始终散发着“金色”的光辉。它就是阳泉的耐火企业群体。

  品质优、易开采,已探明的铝矾土和耐火粘土等耐火原料储量高达5亿吨……我市境内铝矾土资源品质在全国都有着美誉。而与之相匹配的生产要素——铝土矿、煤炭、电力、天然气等,阳泉也得天独厚。依托这些优势和较好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我市耐火产业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并迅速进入蓬勃发展期。

  耐火材料是一种具有较好的抗热冲击和化学侵蚀的能力、导热系数低和膨胀系数低的非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动力等工业领域,其中冶金工业中用量最大,占比达50%到60%,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广泛,作用也不可小觑。目前,阳泉市共有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近400个、总产能达380万吨,行业总资产36亿元,从业人员2.5万人,拥有先进的高温隧道窑115条、新型回转窑12条。

  是金子总会发光。丰富的资源优势、高标准的技术优势、专家级的人才优势、龙头企业的带动优势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势……日益凸显的耐火材料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郊区白泉工业园耐火科技园和盂县西小坪工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耐火材料生产基地。

  而地处山西东部、承东接西的地理优势和上百个耐火企业的产业集群优势,让阳泉市的耐火材料产品销往国内外多家钢铁企业,并在欧洲、日本、北美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享誉海内外,散发出耀眼的光辉。

  累计推倒1000多座倒烟窑,建成100多条工艺先进的隧道窑。在阳泉耐火产业的发展史上,“三次工艺革命”是每个耐材行业从业者难以磨灭的记忆,也是耐火行业从“黑色”蜕变为“绿色”的骄傲。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耐火产业成为我市主导产业。到2003年全市耐火企业发展到350家、年产量为130万吨、从业人员2万多人。当时的耐火材料生产企业采用煤为燃料,从矾石原料烧结到耐火材料烧炼再到耐火砖烧制,整个过程烟熏火燎。工艺落后、燃料结构不合理,耐火企业环境污染严重,被称作“蒙古包”的倒烟窑排放的黑烟更甚。据统计,2003年全市耐火企业年排放烟尘5万多吨、二氧化硫1万多吨。

  在环保风暴的袭击下,阳泉市迅速掀起一场以“变燃煤为燃气、变人工控制为自动控制、变倒烟窑为梭式窑”为内容的耐火产业工艺革命。这也是耐火产业的第一次革命。从这次革命开始,耐火产业经过了拆掉倒烟窑、改造梭式窑、建设隧道窑的三次工艺革命,燃料也走过了由煤炭到煤气再到天然气的三次变化。

  第二次革命是改造梭式窑。这次是对全市耐火企业实施的专项清理整顿。说是改造,其实也是淘汰,该拆除的拆除、该捣毁的捣毁、该爆破的爆破……于是,成百座煤气发生炉和梭式窑成为历史。

  陕京二线天然气途经我市,让阳泉市的耐火产业迎来了第三次革命。以天然气代替煤气作为燃料建设隧道窑。一条条现代化隧道式炉窑中,燃烧起天然气蓝色的火焰,耐火材料这个传统古老的污染产业步入绿色发展时代。

  每一次工艺革命就是一次大浪淘沙,也是以生态为本的“刮骨疗伤”,小企业被关停拆除,保留了科技含量高、综合竞争力强的企业。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中,我市逐渐形成了以科技、竞争力、绿色环保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型产业格局——以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南娄集团耐火材料厂为龙头的硅质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以金隅通达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平定中原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均质耐火材料生产企业;以广鑫源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平定巨丰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不定型耐火材料生产企业。

  筹建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注册“漾泉耐材”集体商标、主持和参与制定1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创建“真金耐材交易网”……这些是阳泉耐材行业适应时代发展、争取市场话语权上的标志。这些紧跟形势的应变措施,让我市的耐火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有能力和底气搏击,也不断给未来创造着机遇。

  然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缘于市场法则。残酷的市场法则让那些科技含量低的产品利润空间变小,市场份额减少。曾经,由于科技发展水平的落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市耐火产业处于挖挖拣拣、分分级、烧一烧的水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我市耐材行业一直在努力。

  2013年,阳泉市筹建国家硅铝质耐火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心由质检、科研、交易、展览中心和实验基地组成,为我省和邻近地区耐火企业提供便捷的检验检测服务,并可参与或主持部分行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开展新产品研发等科研项目,有效提振了我市耐火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

  郊区29家规模较大、产品质量有保障、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注册使用“漾泉耐材”集体商标,有效弥补了企业规模较小、力量不足的缺陷,把中小企业力量集中起来,形成拳头产品,扩大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盂县西小坪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主持和参与制定1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掌握了技术发言权。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新工艺、推广新技术,逐渐成长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焦炉硅砖生产基地,带动了阳泉耐火产业整体进步。

  由市明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真金耐材交易网”,是耐火产业交易量最大、最专业、有第三方结算和质量认证的B2B交易平台。依托这个网络,我市耐火产业向新型化、信息化、网络化迈进,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趟出一条新路。该平台目前已设立山西、河南、江苏、北京、上海事业部,通过竞拍、竞买、现价、邀约,以商业会员联盟的形式对全国耐火产业资源和交易渠道进行整合。

  尽管如此,新的挑战也再次来临——随着近年来世界耐火材料工业的重大变化,激烈的竞争使耐火材料品种多样化、性能和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耐火产业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01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促进耐火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也是在国家层面第一次将耐火产业作为一个独立行业进行规范和指导。在这背后是危机之中全国耐材“多、小、散”导致的行业性焦虑。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是耐火产业的必经之路。

  对于阳泉市耐火产业来说,“洗牌”是机遇,更是挑战。早在《意见》出台前,阳泉市就开始高度重视耐火产业的问题,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重组耐材,研究制定规范高铝(耐火)粘土烧结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优化生产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关停土小竖窑,推进高铝粘土烧结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发展高端产品,彻底改变我市耐火材料行业“多、小、散、乱、差”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