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发现一超大型石墨矿

作者:1180发布时间:2015-12-02
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发现一超大型石墨矿

  经过一年的野外地质工作,内蒙古第八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在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发现一超大型可露天开采的晶质大鳞片石墨矿,目前已提交勘探报告,矿石资源量12893.1万吨,平均品位5.45%,矿物量702.91万吨,为我国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石墨矿床(本报12月1日一版头条已刊发消息)。

  据该项目负责人郑永涛介绍,通过片度测定,全矿区石墨片度在1毫米以上的占50%左右。而据权威资料显示,如此片度的大鳞片石墨储量目前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

  石墨是重要的非金属矿产,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10年来,我国石墨消费量高速增长,资源消耗过快,晶质石墨特别是大鳞片石墨保障程度不断降低,找矿难度不断加大。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床的发现,必将为我国资源战略安全起到积极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石墨矿优势矿产资源的国际地位。

  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隶属阿拉善左旗敖伦布拉格镇管辖,勘查区面积11.42平方千米。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项目组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便完成了“找矿—普查—详查—勘探”4个阶段的工作,并于今年6月提交了勘探报告,这是该院史无前例的突破。在这一年里,项目负责人郑永涛带领全体成员浴血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取得了如此好的成绩。

  郑永涛带领的小分队,平均年龄不到26岁,他们和很多年轻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只是他们多了一个共同的理想:找大矿、找好矿、找富矿。“找到矿才是硬道理”成为分队所有成员的共同追求和信念。

  2014年4月,合作方通过择优选择,内蒙古地勘八院取得了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的勘查项目,项目总金额2100多万元,合作方要求必须在8月中旬之前完成普查工作。郑永涛所在的分队承担起了这次重任。

  2014年4月12日,内蒙古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在巴彦浩特镇召开评审会议,专家通过评审认为设计可行,同意施工。郑永涛带领分队开始入驻工区进行勘探工作。在野外工作中,背负着找大矿的信念,分队的每个人都认真观察,不放过任何一个地质现象。

  细节决定成败。郑永涛要求项目组每个成员对每个矿化点和异常带都要追索到底,为此经常会为了一个地质构造现象多次反复追索,采集标本回去继续讨论研究,再小的地质体也填出来,保证了最终成果的真实性。经过上述工作的开展,项目组对9条露头矿体进行了深部钻探验证,基本查明了勘查区内石墨矿体的分布范围、矿体规模、赋存部位、顶底板岩性等矿体地质特征,同时开展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为下一步开展勘探工作提供了依据。

  阿拉善盟地区属于荒漠地带,七八月的天气白天最高温度可达40摄氏度以上,常年干旱,经常刮风。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全体技术人员冒着酷暑,每天日出之前出队,日落之后才收队,终于在2014年7月31日顺利开钻。经过15天的奋战,他们完成了3个普查孔的钻探工作,分别见到了80米、120米、64米厚的工业石墨矿体。见到矿的那一刻,项目组全体成员喜极而泣。

  就在最后一个普查孔施工中,工区上游突降暴雨,由于地势北高南低,瞬间干涸的河道灌满了洪水并夹杂着滚石奔流而下。

  郑永涛说,看着来势凶猛的洪水心中有几分窃喜。工区就是因为缺水才导致钻机工作进度较慢,平时买水还买不来,看着上天白白送来的水,流了十分可惜。想到这些,郑永涛带领技术员张晋畅跳入洪水中,用铁锹给洪水改道,使之流入工区蓄水池中。钻机工人们也纷纷加入改道大军中。一个小时过去了,洪水渐渐退去,蓄水池里积满了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项目组全体成员的努力,8月14日最后一个普查孔顺利终孔。

  张晋畅是项目组成员,他告诉记者,以前听说地质人员是忙半年,闲半年,相对轻松。忙半年是出野外,收队是整理资料。这个项目充分打破了这个“道听途说”。

  按照野外施工的整体规划,今年2月初之前必须完成详查野外施工。刚过元旦,项目组技术人员冒着严寒继续奋战在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工地。由于是冬季施工,时间更紧,任务更重,该院调派3台技术力量最强的钻机开赴石墨矿一线,此时正值一年中沙漠里最冷的时候,钻机上钻工一天500元都没人愿意来,最后所有的机长上一线,机长当班长,班长当小工。人的问题解决了,可是没有水源,钻机还是无法工作。

  张晋畅说,郑永涛带领大家硬是用铁橇在60厘米厚的冰层上凿开一个口子来为钻机取水。“但是,天实在是太冷了,打钻用的水管不到5分钟就被冻住了,我们就烧水不停地浇灌。冻了化,化了冻,就这样反反复复,两天时间一台钻机的进尺只有20米,工作量不及夏季的1/7。”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一个是合同规定的时间进度,这关乎地勘八院的品牌和信誉。一个是铁铮铮的事实,天实在是太冷了,人站在外面手都不敢伸出来。最严重的是泥浆坑老被冻住,水无法回流,钻机无法钻进。项目组召集所有人员集思广益,看谁能有办法解决这个“拦路虎”。一个有经验的机长出了个主意,他说,把所有的泥浆坑换成铁池子,架高下面用炭火加温,既不会冻管子也不会伤套管。他还开玩笑地说:“就看项目组舍不舍得花煤钱?”

  一席话说得所有人茅塞顿开。“不仅每个钻机上要这样弄,而且每个帐篷还要无限量地提供煤炭取暖。”大家在帐篷里面哈哈大笑起来。

  2015年1月30日,分队顺利完成了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区的详查野外工作。根据要求,2月16日前,项目组要完成详查报告初稿工作,61个钻孔、74个探槽、30条剖面。短短10天时间,分队又开始了习以为常的加班生活。

  项目组按照2月16日完成目标向后推算,逐人逐事落实到位,每天定点检查工作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经过15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他们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在春节前一天,完成了200张图件的整理工作,顺利提交了详查报告初稿。

  2月18日是中国传统的除夕夜,可是这一天,家在外地的技术人员有的还在路上。

  所有的汗水和泪水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

  5月8日,阿拉善盟国土资源局专家组对“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查汗木胡鲁矿区石墨矿勘探”项目进行了最终野外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工作效率高,找矿成果显著,资料真实可靠,可以转入报告编写。项目组迅速转入室内整理资料阶段,继续发挥地勘人不怕苦、不怕累的孺子牛精神,主动放弃节假日,晚上主动留下来加班整理资料。在整理过程中,遇到不同意见时,他们反复讨论研究,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整理出来勘探报告,并提交评审中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查汗木胡鲁石墨矿床的重大发现,将鼓舞地勘人以更大的信心向前迈进,去完成新的使命,去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