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钢铁工业发展主要靠内需,在内部产能、供给过剩的背景下,逐步加大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应该看到,这个过剩是在全球多种产能、供给过剩背景下产生的,而且是产能、供给、市场需求大国向市场需求相对小、而供给能力相对充分竞争的世界市场进行开拓,市场的扩大不容易实现。
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美国、英国模式加日韩、德模式。也就是说,主要以国内需求为主,以出口为辅。根据这一模式,考虑到国际竞争和各国需求(如印度等会增加钢铁产能,主要发达国家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竞争水平)以及历史经验,我们预计,如果出口能够保持在1-1.5亿吨左右,并有相应的汽车、工程机械和设备等钢铁产品出口,我国生铁产量和粗钢产量将逐渐下降。
未来5年内我国生铁产量会下降到400公斤/人,人均粗钢产量下降到500公斤/人,到2025年将分别下降到300公斤/人和400公斤/人。以此计算,2020年,我国人口14亿,生铁产量应为5.6亿吨,粗钢产量7亿吨,到2025年人口14.2亿,生铁产量5.26亿吨,粗钢产量5.68亿吨,即使乐观估计,也不可能增加生铁和粗钢产量,因为我国建设耗用的钢铁产品回收的废旧钢铁比例将提高。
按照这一水平,我们进行10年的设计,未来10年我国将累计生产生铁57亿吨,粗钢68亿吨,而这一水平超过了2006-2015年10年累计的粗钢产量3亿多吨,生铁产量略少2.4亿吨左右.应该说,这是一个乐观的估计。
根据10年生铁产量计算,即使国内不生产铁矿石,按照进口铁矿石含铁量平均48%的水平计算(澳大利亚的水平),我们需要进口118.75亿吨铁矿石,平均每年进口11.8亿吨左右。事实上,2015年我国进口铁矿石9.5亿吨多,炼铁产量应该在4.38亿吨左右。
2015年国内铁矿石产量13.7亿吨左右,生产生铁3.84亿吨左右,由此可以计算,2015年我国的生铁产量大体在8.2亿吨左右,即使扣除库存,也应该在7.7亿吨左右,这对我国钢铁工业来说,将人均水平提高了,后续的产能压缩压力更大,对世界铁矿石的需求更难增加。如果我国进口铁矿石的含铁量提高,进口铁矿石难以增加,只有国内停产才能增加进口,而国内停产也存在一定难度。
总体预计,未来国内铁矿石将依然保持10亿吨左右的产量,大体炼铁3亿吨左右,国外进口保持在目前水平相对稳定或微弱增长。
以上数据和事实说明,从中国的需求来说,未来钢铁工业和铁矿石需求都不会再出现新的繁荣。唯一存在突变的因素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是两个人口密集的国家,印度的人均粗钢水平只有65公斤,不到世界平均水平,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印度市场的开发,可能不同于中国,寄望于未来10-20年内,印度出现中国那样的繁荣和需求,不容易。
世界粗钢产量从1.83亿吨增加到8.2亿吨用了65年(不包括中国),而我国用了15年时间。世界对钢铁的需求是缓慢增长的过程,产能过剩及其调整时间长,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钢铁产品用途不断扩大,中国15年增加产能达到世界总和,其结构调整就不是短期所能够完成的,需要更长的时间过程,必须从长远角度设计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中国钢铁工业的出路在于提高和改善钢铁产品质量,扩大钢铁下游产品的使用,并且能够扩大出口,这才是保持高产能的出路所在。但国际市场的容量就是那么大,而且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扩大市场并不容易。
压缩供给,大幅度压缩生产是第一重要的事情,未来10年生铁压缩产量需要达到至少1.65亿吨,按照2015年的估计数7.7亿吨来说,至少压缩2.4亿吨生产,粗钢压缩2.36亿吨,按照2015年的估计数需要压缩生产3亿吨。什么样的企业在产能压缩中继续生存和发展,就看企业如何适应市场和需求,能够保障市场份额不丢失。
来源:上海证券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