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钢铁等六大行业有望率先推动央企重组整合   

作者:24发布时间:2016-02-29
央企重组整合将在2016年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钢铁、煤炭、航运、建筑建材、电力、铁路等行业由于产能过剩较为严重,有望率先推动行业内央企重组整合
   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央企改革再次到了整合的关键时期。日前,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发布会对外披露了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分析人士认为,此次选择在全国“两会”之前公布国企改革十项试点方案,可以看出国企改革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央企重组整合将在2016年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钢铁、煤炭、航运、建筑建材、电力、铁路等行业由于产能过剩较为严重,有望率先推动行业内央企重组整合。

  钢铁

  当前A股热点缺乏,在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中长期正面预期下,叠加需求端改善,钢铁板块有望再次获得超额收益。本轮钢铁股行情有两大驱动因素:钢价上涨、政策利好。首先钢价总体表现已超预期,判断整个3月份钢价预期均偏积极;第二,后续两大政策利好:一是“两会”期间钢铁供给侧改革方面有望出台配套政策,如前期税收、不良处理、地方措施等,二是房地产去库存,类似房地产交易税调整等。两大利好因素驱动反弹。

  首先,2月25日,国资委、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发布会对外披露了国企改革“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十项改革试点包括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试点;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试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中央企业兼并重组试点;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试点;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工作试点;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试点。

  第二,日前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此次“发展意见”在具体政策描绘方面较为清晰,包括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钢铁产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其他对标能耗要求、技术要求等均有具体标准参考;省政府成立领导小组,省政府、国资委分别对地区国企、央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负总责;要求地方政府、国资委提出产能退出总规模、分企业退出规模及时间表、制定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并上报等。

  基本面上,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9万亿元,同比下降19.05%;亏损645.34亿元,半数企业出现亏损,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从上市公司的角度看,钢企亏损的“悲壮”景象更为明显。统计显示,截至2月26日,共有44家上市钢企发布2015年业绩预告,其中23家预亏,仅10家预喜。

  煤炭

  有望出现阶段性投资机会。据悉,1月2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了2015年度煤炭工业改革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副会长姜智敏在会上透露,协会只统计了90家大型煤企,产量在行业占比为69.4%,但2015年前11个月,这90家大型煤气利润只有51.3亿元,同比减少500亿元,降幅为90.7%,全社会存煤连续48个月超过3亿吨。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煤炭行业亏损面较大,行业有望迎兼并重组潮。随着“两会”召开在即,供给侧改革或将成为最热的讨论主题,而煤炭行业将是重中之重。当前舆论以及各主体表态积极,投资氛围较好,加上煤价有支撑,在基本面的护航下,板块将重现阶段性投资机会,并有望延续。

  航运

  央企重组进入实质性阶段。

  2月11日,BDI指数(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报收290点,为1985年1月份数据编制以来的最低。2月11日之前,今年的BDI指数无一日上涨,预警全球贸易和大宗商品继续探底。BDI指数连创新低,直接反映了航运运力供给过剩的格局。尽管2月12日以后BDI指数持续反弹至当前的325点,但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整体放缓的背景下,航运业产能过剩现象短期或难改变。

  在此背景下,中国航运央企重组将在改善航运业景气度,去除航运业过剩产能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2月18日在上海正式宣告成立,国内航运业的重组整合正式进入实质化阶段。按照重组方案,中国远洋将专注于集装箱航运服务,集运运力跃居世界第四,中远太平洋将专注于全球码头业务,中海集运将专注于综合航运金融服务。中海发展将专注于油气运输。

  从行业发展背景来看,我国航运业未来空间仍较大。公开数据显示,全世界集装箱货运量的70%在亚洲,这其中又有70%在中国,而世界排名前三的班轮企业都在西半球,控制着全球40%的运力。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航运新集团全球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必将增强我国乃至亚洲在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话语权,而借着“一带一路”、“装备制造走出去”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战略和政策机遇,新集团将致力于打造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海洋运输通道和物流通道,成为中国经济走向全球的重要支撑,大大增厚上市公司未来业绩。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2月30日,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外运发展、中国外运、中外运航运联合发布公告,中外运长航集团将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公司。对此,兴业证券也表示,中外运长航集团主业为物流+航运,旗下A股外运发展主要从事航空货代和速递。招商集团管理优秀、实力雄厚,重组整合后,将给外运发展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招商轮船也与淡水河谷签下了铁矿石长期运输协议。随着中外运长航与招商局开始在集团层面讨论重组事宜,下一步招商轮船也很有可能会学习中国矿运的模式,与中外运长航就铁矿石运输展开合作。

  建筑建材

  行业兼并重组力度将加大。我国建筑业产能过剩似乎是不争的事实。建筑市场较强的就业能力和较低的准入门槛、地方政府过热的投资行为以及重复建设是相关企业过度进入和盲目进入建筑市场的客观诱因。去产能对提高建筑行业集中度有帮助,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也会助推行业向更好的方向迈进。

  与建筑行业过剩产能相伴随的是,上游的水泥、玻璃等建材领域也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日前,中材集团、中国建材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公告称,接到双方控股股东发出的通知函,中国中材集团与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两大集团在水泥、玻纤复材、工程建筑等业务方面高度重叠,存在较强的同业竞争整合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国家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尽管建筑建材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但在地下综合管廊、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等新兴细分领域仍处于一片蓝海。

  电力

  紧跟政策导向关注四领域。国企改革进入落实年,改革从四项改革试点进入到十项改革试点阶段。业内普遍认为,国有企业中占较大比重的电力企业,从改革的迫切性、力度和规模来看,有望站在混改的前列。在此背景下,国企改革主题在A股几乎独领风骚,成为资本市场持续热点,其中,电力板块就表现相当抢眼。

  2015年,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传统产能过剩,调结构变得愈发紧迫,空气污染问题亦受到国内民众的强烈关注。电力行业升级转型已成为部分地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推进其清洁利用与综合发展。

  对此,民生证券认为,电力行业将迎来国企改革实质性推进。对电力公司而言,内生性增长空间受限,国企改革大潮中的资产注入将提供较大外延式成长空间,增厚电力公司业绩。对发电集团而言,将集团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平台,提高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兑现之前所做承诺会是大概率事件。紧跟电改和国企改革政策方向,未来重点关注四个方面:一是紧跟电改政策方向,把握售电侧确定性投资机会;二是关注商业类国有设备公司,看好国网旗下设备公司投资机会;三是电力央企有望整体上市,五大发电集团有望分批进行试点改革;四是地方电力企业改革动力大,长三角、珠三角先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电力企业效益相对较好,集团整体上市和民营资产参与意愿较强,预计将率先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

  铁路

  随着铁路运输供需格局发生变化,在既有货运潜在能力陆续得到释放的背景下,铁路运输亟待转型发展,即将开启资产证券化盛宴。

  事实上,2013年铁路总公司启动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包括改革货运受理方式、改革运输组织方式、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四大方面。截至目前,铁路货运改革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主体间协作能力较弱、服务功能单一、自身定位模糊等问题仍是阻碍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铁路仍处于快速成长期,低估值与高成长性并不匹配,行业资产证券化的盛宴即将开启。兴业证券指出,客运方面,高铁带动客运量持续增长,客运量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3%。货运方面,预计未来白货、集装箱化运输将成新的增长点。与此同时,铁路投资建设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2015年铁路新投产里程8000公里以上,国家铁路局初拟“十三五”期间建设新线2.3万公里。铁路低估值与高成长性并不匹配,优质铁路资产盈利良好,可以给予高估值。业绩变动原因:拓展新的铁路运输服务业务,铁路运输服务收入明显增长;持续优化生产组织,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强化成本控制,公司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在新形势新条件下,要充分发挥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网络布局等突出优势,承担更多运量,促进全社会物流成本降低,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加快实施货运改革,推动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