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钢铁,这两个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产能任务的重要领域在江苏得到具体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期获悉,在江苏省去产能总体方案下发3个月后,省政府拿出了“消化”煤炭、钢铁产能的具体时间表——2016年压减钢铁产能390万吨、煤炭818万吨,“十三五”期间各累计化解1750万吨、836万吨。分管副省长马秋林强调,去产能目标任务没有丝毫回旋余地。4月28日,江苏省政府在有关部际联席会议上签订了《江苏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目标责任书》。
“钢铁去产能主要是粗钢,压缩低端产能,问题不大,钢铁企业对此已有共识”,淮安特钢副董事长何达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钢厂要提供质量更好的产品,尤其是特钢领域。
江苏去产能涉及煤炭、钢铁、平板玻璃、水泥、船舶,但最大的压力在于煤炭,因为煤炭企业全部为国有,系统中职工人数庞大,且集中在一个地级市。
此外,江苏工业体量庞大,对煤炭资源的依赖强,特别是火电消耗了一半的煤炭。下一步,怎么办?
煤炭少了,火电厂怎么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十二五”期间江苏探明煤炭储量约67亿吨,占全国总量的5%,目前共有6家煤矿企业、20处煤矿,核定总产能2477万吨/年,其中正在生产的18处生产煤矿核定生产能力2182万吨/年,主要集中在江苏省国资委管辖的徐州矿务集团,其生产史已超130年。
考虑到目前煤炭开采量只有6亿吨左右,因此实际产能约2000万吨/年(2015年实际完成1913.76万吨)。
根据江苏省政府4月下发的《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实施意见》,这意味江苏在“十三五”期间要压缩近一半的煤炭产能。目前徐矿集团的庞庄、张集、夹河3对矿井已完成井口封闭,旗山矿将在2016年9月份关闭。
2016年1-5月,江苏原煤产量完成609.24万吨,同比减少200.81万吨,下降24.79%。事实上,徐矿集团从2001年以来已关闭和正在关闭矿井28对,退出产能1974万吨;停建缓建矿井6对,涉及产能900万吨。
江苏能源自给率不足7%,且产业结构属于“两头在外”。而煤炭是江苏最重要的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近70%,有严重的煤炭依赖综合症。作为工业经济第一大省,2015年江苏煤炭消耗量约3亿吨,其中55%用于发电。
根据国务院要求,江苏煤炭使用量到2017年要实现负增长,对高度依赖煤炭的产业怎么办?
“减少对煤炭的依赖,除了新能源外,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国家能源局江苏监管办市场监督处处长季刚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
目前,江苏83%的电力来自火力发电,消耗了全省55%的煤炭总量,也带来了全省45%的二氧化硫、40%的氨氮化物排放。江苏省电力行业协会理事长赵永仁就此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下“定论”:解决好全省的火力发电企业转型,也就妥善解决了江苏的能源结构转型问题。
以华润电力江苏大区旗下的10多家火力电厂看,正上马诸多节能降耗工程,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达到降低煤炭使用量的目的。
“当下经济下行阶段,正是强化技术改造的最佳机遇”,华润电力江苏大区总经理王毅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通过环保设施的投入和改造,将排放物标准提前降到国标以下,并且是较大幅度低于“临界”。如,华润常熟电厂预计2016年的发电时间将下调到5000小时以内,同比下调5%左右,利用机组间隙实现超净排放项目全部机组的完全覆盖。
另一方面,华润南京化工园区热电公司近几年尝试向区域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开展了售热、冷凝水回收、渣煤综合利用、城市淤泥处理等服务,试图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国有煤企转型,防新一轮产能过剩
一个现实是,江苏煤矿矿井采掘深度排在全国前列,因此,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南京审计大学黄溶冰教授认为,从资源生态保护的角度看,江苏煤炭开采的时间已处“倒计时”,用不了几年煤炭自产量会大为下降,原有主业经营收入或大幅度下滑。
2016年5月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徐州采访时获悉,精煤已从高峰时1800元/吨下跌到目前的520元/吨左右,而原煤只能卖到约360元/吨。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宋文阁认为,徐矿作为省属国企,历史悠久、规模庞大,转型中最大的压力是数以万计的职工“下岗再就业”等生活保障问题,而这是老国有企业转型中不得不面对的“历史包袱”,再有就是大量的银行贷款。
徐矿董事长、党委书记吴志刚表示,集团正进行深度的产业结构调整,抢抓“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机遇,做强做优以煤炭、电力、煤化工为主体的现代能化产业,大力培育以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以电商、物流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
徐矿是唯一由省级国资委管理的矿务集团,在历年来的改革中享受到的“国家优惠”较少,如10年前的债转股总量只有同等国有煤矿的十分之一左右。
因此,徐州市委研究室主任李华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希望国家考虑到徐矿的特殊情况予以照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徐矿考虑转型已有20年,早年在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就地投资建设了电厂以及煤化工等诸多项目,转移了部分技术人员,在当下经济下行的形式下,则重点投资了新能源(锂电池)和智能制造项目(电动车)。
副省长马秋林强调,要注重运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化解过剩产能,依法合规用好国家和省奖补资金,认真细致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切实加强化解过剩产能过程中的风险防范。江苏搁置了“保厂或保人”的争议,提出了“两者都要保”的理念。
根据江苏省本轮扶持苏北地区发展的精神,就徐矿而言,要借助本轮转型期从根本上“甩掉”历史包袱。
截至2016年6月底,江苏省财政厅已落实下达中央及省专项奖补资金11亿元,支持承担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任务的10家企业分流安置职工约2.8万人,对完成2015年省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89家企业给予了奖励,并对吸纳分流职工的企业予以最长3年的全额社会保险补贴。
不过,江苏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胡国良研究员认为,国有企业转型中要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
以徐矿投资的锂电池项目而言,天能集团的一位产业研究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锂电池目前市场需求旺盛,但这一行业的核心生产力并不是生产锂电池本身,而是bms(电池管理系统),“担忧锂电池会成为 下一个光伏”。统计发现,2016年上半年约有54家设计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宣布了产能扩张计划,总投资接近1200亿元。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