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钢铁煤炭等仍是金融风险“重灾区”   

作者:24发布时间:2016-07-29
​尽管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小,但是东北特钢接近50亿元的违约规模,还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挑动着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债券人们“脆弱的”神经
   尽管演化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小,但是东北特钢接近50亿元的违约规模,还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挑动着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债券人们“脆弱的”神经。一位股份制银行太原分行人士就取消了原本定好的年假旅行,紧盯手里的几家煤企客户。该人士无奈表示,“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已经不给民营的煤企做业务了,不管是贷款还是发债都停了。但是现在火已经烧到了国企,我们不得不提防风险。现在看来,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是‘重灾区’,所幸目前我们这几个客户的付息都没问题,但是现在总行要求我们跟紧一点。”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今年违约事件频发,信用债违约从煤炭、钢铁、有色等强周期性和产能过剩行业向运输、食品饮料等非周期性行业逐步扩展,信用风险从上游行业向中下游行业暴露。另外,违约主体从民营企业向地方国企、央企扩展,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延伸。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分析师李艳表示,今年下半年,煤炭、钢铁和有色等产能过剩严重行业的债券到期规模达约7000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0%左右。这些行业的经营状况短期内难以出现根本性改变,预计仍将是债券违约的“重灾区”。

  根据中信建投方面对按行业划分的违约企业性质的梳理,电气自动化设备及煤炭开采业的违约全部为中央国企,专用设备及钢铁涉及部分央企;一直认为保刚兑诉求最强的地方国企在钢铁和其他稀有小金属行业违约中占据大多数。这种情况表明上游强周期尤其是过剩产能行业的营收已经恶化到部分央企及地方国企都难以支撑的地步。后续经济走势及供给侧改革的节奏将会对这些游走在边际上的企业影响更为敏感。

  面对如此局面,不少机构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以往相当火热的香港点心债市场近期有所降温。而不少境外投资者更是直接表示,“钢铁、媒体等过剩行业发的点心债,完全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