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中国钢铁“淡季不淡”后或迎“旺季不旺”?

作者:24发布时间:2018-09-06
由于市场缺乏持续的刺激因素,8-9月的铁矿石价格或将结束上行行情而再次震荡下行至59-66美元/吨区间。
 

  在钢材价格的带动下,铁矿石价格在7月也走出超过10%的涨幅。虽然中国钢铁工业减量发展已成趋势,但未来一段时间内总量8亿吨左右的产量水平仍将持续,对钢铁生产优质原料的需求还将旺盛,在利润驱动和环保政策重压下,高品质的入炉料继续受到青睐,并由于资源自然禀赋的稀缺特点成为未来铁矿石价格的持续支撑。

  由于市场缺乏持续的刺激因素,8-9月的铁矿石价格或将结束上行行情而再次震荡下行至59-66美元/吨区间。

  钢铁市场方面:从行业基本面上看,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8年1-7月,全国生铁产量为4.42亿吨,同比上升1.0%,粗钢产量为5.33亿吨,同比上升6.3%,钢材6.26亿吨,同比增长6.6%。7月份平均日产粗钢262.06万吨,环比下降2.0%,依然居历史第二高位。

  按累计粗钢产量53285万吨计算,截至2018年1-7月的全国平均日产粗钢为251.3万吨,而2018年年化粗钢计算产量将达到9.17亿吨。如果扣除供暖季影响,粗钢产量或保持8.3-8.4亿吨左右,或将与2017年持平。

  7月当月,我国生铁产量为6752万吨,粗钢产量为8124万吨,铁钢比由5、6月份的0.82小幅上涨到0.83以上的水平,预计其中使用废钢量小幅下降至1830万吨左右,废钢比约22%。1-7月中国累计废钢比约为22.8%,累计废钢使用量预计接近1.2亿吨,按此计算,2018年全年的废钢使用量预计或将超过2.0亿吨。正规的废钢需求的上升使得社会废钢资源得到有效的使用,有利于在清除地条钢后的废钢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今后中国废钢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现阶段,我国22.8%的平均废钢比与2017年全球40%左右的废钢比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随着社会废钢产出的增加,废钢在我国的应用还将有居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字,今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130.7万吨,同比下降13.6%;7月当月,出口钢材588.6万吨,环比、同比均下降超过15%。1-7月,我国累计进口钢材769.8万吨,同比下降1.1%;同期进口铁矿石62065.2万吨,同比下降0.7%。

  按目前钢材出口情况计算,2018年1-7月的平均月出口数量为590.1万吨,在剩余的5个月,预计单月出口数量或将逐步上升至600万吨以上,全年中国钢材出口总量或在7200万吨左右,较上半年的预测数据上升明显。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贬值以及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下,中国钢材出口流向和形势的改变。6-7月间人民币兑美元近9%的汇率贬值对促进中国产品的对外出口起到了较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8年1-6月,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累计共实现利润1875.6亿元,同比增长113.0%,钢铁生产企业经营状况、利润水平持续向好。而同期,黑色金属矿采业的利润总和仅为30.1亿元,同比下滑50.7%,说明在环保和进口资源的重压下,高企的成本压力迫使众多企业退出市场,据中国冶金矿山协会的统计,2018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矿山企业关停数量就为362家。

  除汇率因素外,7月主要钢产地严格执行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而采取的治理措施成为钢价在传统消费淡季的提振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同时,7月份国家对下半年基建工作的安排,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对2018年下半年下游需求的良好预期,配合环保政策,在供需两端对钢价的提振起到了催化和助推的作用。

  从钢材价格上看,受汇率、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价格持续偏好,目前价格达本年度的最高水平,截至8月10日,2018年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结算平均价格3775元/吨,较2017年同期3273元/吨的平均水平同比上升15%,并超过2017年下半年3755元/吨的平均价格。

  从2016年以来螺纹钢主力合约结算价的变化曲线上看,底部抬升的态势比较明显,说明未来钢材价格的运行还将持续看好。钢价的持续上行使得下游用钢行业的价格接受度逐渐下降,从7月的主力合约价格上看,已经突破了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的缓慢下行通道。过高的钢价将推高全国CPI价格指数钢。钢价是否会向上突破并引发又一轮的价格上行?还是会缓慢下行至通道内?

  从大趋势上看,作为国民经济生产基础资料的钢铁行业,钢价的再次上行,必然会推高社会整体消费价格的提高,推高通胀比例,这是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所不愿看到的现象。平稳的钢铁市场价格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此,钢价缓慢震荡略向下趋平的态势将不会改变。

  综合看,2018年7月,环保限产、人民币贬值和国家基建政策的刺激成为在震荡格局中提振钢市的三大利器。8月的钢市或在7月的上行趋势的惯性影响下继续维持涨势,但涨幅将逐渐收窄,贸易商对后市良好预期和挺价意愿成为市场价格的主要支撑。但由于7月份提前消耗了太多的上行动力,“淡季不淡”或将迎来“旺季不旺”。因此,9月的传统消费旺季,钢铁价格或将成震荡行情,太多的上行不可期,相比相对较低的原料成本,钢厂利润还将维持相对较好水平,行业整体财务状况的持续向好改善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仍将持续。

  铁矿石方面:根据中钢协铁矿石价格指数的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以来,价格一举改变之前的下行趋缓态势,一路震荡上行,自7月5日的62.56美元/吨上行至8月7日的69.15美元/吨,涨幅高达10.4%。扣除期间人民币4.1%的贬值影响因素外,涨幅仍超过6.3%。

  从2018年的价格上看,7月20日后,铁矿石价格一举突破了自3月初形成了震荡下行并振幅收窄的行情区间并迅速向上攀升,这一动作引起行业对铁矿石未来价格走势变化的关注。

  从2013年以来的铁矿石价格运行的长期曲线上看,虽然自2016年1月开始,铁矿石价格震荡上行至今,使得铁矿石价格的底部得到了有效抬升,但自2012年以来形成的长期下行通道始终未摆脱,一段时间内对铁矿石价格的持续上行不应存在太多的预期。

  从进口矿月平均价格振幅变化曲线上看,在钢铁下游需求未出现大的变化的前提下,自2014年初形成的下行态势未变,底部缓慢抬升、振幅逐渐趋缓的进口铁矿石价格运行的三个特点还将在今后较长时间里大概率持续。

  作为激发7月份铁矿石价格上行的触发因素之一,人民币汇率的跌幅使得铁矿石价格向上攀升,根据7月间铁矿石进口价格的极值计算,即便扣除期间人民币4%的贬值影响因素外,7月的进口矿涨幅仍超过了6%。

  从进口矿港口库存上看,截至2018年8月10日,中国主要港口进口矿库存15287万吨,2018年以来,除1月第1周外,中国主要港口进口矿库存均超过1.5亿吨,3月末曾接近1.63亿吨,较2017年的1.36亿吨的平均水平增长10%以上。在最新的港口统计中贸易矿为6126万吨,超过港口库存总量的40%。与7月6日的数据(库存15342万吨,贸易矿6237万吨)相比,分别减少了55万吨和111万吨,说明港口库存的下降主要是由于港口贸易矿的减少而引起,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价格上行后,贸易商出货相对积极的态度。总体看,高企的港口库存虽然带来一定的抛售风险,但也支持了钢厂随行就市、按需采购的策略,对于平抑铁矿石进口价格的波动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

  从港口库存现货交易品种上看,7月,在蓝天保卫战带动的环保重压下,高品位矿和球团依旧是市场追捧的热点。根据中国钢铁产业网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65%品位的进口矿价格已恢复至年内的高值,而58%品位的价格却仍徘徊在40美元/吨以下,吨度价差持续保持较大水平。

  从国产矿(62%品位、含税)价格曲线上看,中钢协铁矿石价格指数显示,2018年1-7月,中国国产矿平均价格价格为594元/吨,较2017年同期600元/吨下降1%。从2016年以来国产矿的价格走势上看,今年5月后,国产矿价格底部抬升的趋势被打破,国产矿价格低于趋势线运行,而7月份的价格上行相对有效地对趋势进行了修复,但价格趋势仍面临再次被打破的威胁。

  从进口矿港口现货和国产矿的运行对比轨迹上看,自2018年4月开始,进口矿现货价格的率先破位背离了自2015年以来的运行趋势规律并形成4-7月的阶段性震荡运行的区间(图11,黑色虚线区域)。截至2018年8月10日,经历了7月的价格上行后,这一运行趋势有所恢复。受进口矿现货价格的影响,国产矿价格也在5月后步入走势背离区间。

  7月份,在国家环保、基建政策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刺激下,图10黑色虚线的背离区间逐渐显现出铁矿石价格在恢复性上行后的未来箱体运行的顶与底(见图11),即受国产矿生产成本的支撑进口矿港口现货475元/吨的价格底部以及自2016年11月以来形成的国产矿625元/吨的顶部也愈发明显,按8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6.85:1)的汇率分别折合美元计价为59-66美元/吨,这或将是未来较长时间内的铁矿石运行的价格区间。

  从铁矿石期货价格上看,2018年以来的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格呈前高后低态势,7月后震荡上行。截至8月10日,2018年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结算平均价格486元/吨,较2017年同期549元/吨的平均水平同比下降了11%。从曲线上看,2017年以来的铁矿石期货主力合约的结算价格呈下行态势,但底部呈整体缓慢抬升的趋势,由此,可以判断铁矿石价格未来在450-525元/吨之间窄幅波动的趋势比较明显。

  从国产矿的生产情况来看,根据中国冶金矿山协会的数字显示,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压力加上国产铁矿石成本较高、铁矿石价格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仅2018年1-5月,我国规模以上铁矿生产企业就退出了362家,影响原矿产量1亿吨。其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铁矿石原矿产量仅为3.88亿吨,同比下降39.1%;精矿1.16亿吨,同比下降5.9%;其中,矿山协会重点企业原矿产量为1.68亿吨,同比下降3.6%,精矿产量5537万吨,同比下降3.8%。目前国产铁矿石产量水平已经跌回至2007年左右的水平。随着国家环保政策对矿山开采、排放等方面的约束和限制,预计未来我国国产铁矿石的产量还将呈逐年下降态势。从行业上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6月,全国黑色金属矿业采选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仅为30.1亿元,同比下降50.7%。未来对国产铁矿石行业的投资将持续大幅下降,行业企业利润的下降趋势仍将较为严重。

  按照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与中钢协铁矿石指数公布的月平均价格对比上看,自2016年以来,当海关统计的月度价格高于中钢协铁矿石月度平均价时,均会出现铁矿石价格下行的运行态势。从海关进口的统计数字上看,2018年1-7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为69.66美元/吨,较2017年同期同比下降5.0%。按此推算,2018年的年铁矿石进口平均价或将下降至67美元/吨左右,未来5个月内的进口平均价格下降的概率极大,价格或将在65美元/吨以下运行。

  综合以上分析,预计,8-9月的铁矿石价格或将结束上行行情而再次震荡下行至59-66美元/吨区间。

  今后中国钢铁行业在环保限产常态化以及超低排放的要求下,整体行业高质量发展还将继续,中国钢铁行业将继续向市场成熟化发展,未来至少5年,中国钢铁工业相对较高的利润率水平还将持续。未来一段时间,虽然中国钢铁产量已达峰值,减量发展将成趋势,但总量8亿吨左右的产量水平仍将持续,对钢铁生产优质原料的需求还将旺盛。

  在利润驱动和环保政策重压下,钢厂将继续青睐高品质的入炉料以期平衡。但由于自然禀赋的限制,全球高品矿石资源将越来越少,大幅度供应扩产能力十分有限。因此,球团因其制作工艺以及中国球团生产企业的特殊背景,未来将成为全球钢铁原料市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