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我国铁矿石供不应求格局短期内难以迎来“拐点”。

作者:188发布时间:2011-09-09

   在8月份国内钢铁企业密集公布“中考”成绩的当口,国际矿山巨头也高调公布了上半年的经营业绩: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三大矿山巨头累计实现利润3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76亿元。按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此前公布的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重点钢铁企业盈利仅占三大矿山的四分之一,我国最赚钱的钢铁企业宝钢的利润还不到必和必拓一家的七分之一。

  让国内外钢铁业界盈利出现“天壤之别”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疯狂”的铁矿石。上半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均价高达160.89美元/吨,在刷新历史纪录的同时,也让国际矿山巨头赚得“盆盈钵满”。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国内钢材市场进入“金九银十”的传统销售旺季,铁矿石价格继续冲高的可能性大增,我国铁矿石供不应求格局短期内难以迎来“拐点”。

 铁矿石——侵蚀利润的元凶
  参照国内主要钢铁企业的“中考”成绩,不难发现,以现货价格为基准的铁矿石季度定价机制是侵蚀钢厂利润的主要原因。在全球铁矿石市场高度垄断的格局下,铁矿石一直是国际矿山巨头最稳定和高效的利润来源,而下游钢铁企业只能扮演“打工仔”的角色。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旗下重点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97.15亿元,同比增长52%,但由于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全年多支出外汇超过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80亿元,是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全年利润的2.21倍。
  今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3.3亿吨,由于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格达到160.89美元/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国内钢铁企业多支出外汇超过160亿美元。按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5计算,钢铁行业成本因此增加1041.1亿元。
  进入下半年,铁矿石价格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钢铁企业全年的命运。
  尽管必和必拓等矿山巨头的高层人士近期不约而同地表示,受到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铁矿石需求的增长节奏将有所放缓,下半年铁矿石市场不稳定性增加,但是我国业内人士依然出言谨慎。
  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相关专家坦言,短期内铁矿石供不应求格局难以迎来“拐点”。今年二季度,由于国内钢材价格回落、铁矿石进口渠道拓宽和产量增长,铁矿石价格因需求被暂时抑制而下降,但这种价格回落只是短期现象,而不是长期趋势。
  “在铁矿石高度垄断的格局下,由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需求继续增长,国际矿山巨头仍然可以通过控制产能的释放速度来调节供需天平,进而控制铁矿石价格。”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不过,值得关注的利好消息是,国产矿依旧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并且我国进口铁矿石多元化进程正在加速。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累计生产铁矿石5.8亿吨,同比增长22%,其中单月产量一度突破1亿吨。上半年我国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三国进口的铁矿石在进口总量中的比重已经从去年同期的81.7%下降到75.4%,同比回落6.3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份,我国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国已经从去年同期的37个上升到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