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宏观新闻>> 资讯详情

中国钢铁应对全球围剿的挑战与破局之路  

作者:24发布时间:2025-04-2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粗钢产量连续 29 年稳居全球第一

        钢铁,作为工业的 “粮食”,是国家经济发展与安全的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钢铁工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史性跨越,粗钢产量连续 29 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 年,中国钢材出口规模达 1.107 亿吨,占全球贸易总量的 23.4%,在全球钢铁市场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成绩背后,中国钢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正汹涌袭来,试图对中国钢铁产业进行 “围剿”。

        一、中国钢铁的崛起与全球地位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钢铁工业基础极为薄弱,人均产钢量极低,连打造一把菜刀的钢材都难以满足。为改变这一局面,国家将钢铁产业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投入大量资源,兴建了一批钢铁企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 156 个重点项目中,就有多个钢铁项目,如鞍钢的扩建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前八个五年经济计划中,钢铁产业始终处于重要位置。1949 年至 1978 年间,国家对钢铁行业投资 615.28 亿元,建成了鞍钢、本钢、武钢、包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初步构建起了布局较为合理的钢铁工业体系,钢产量从 15.8 万吨大幅跃升至 3178 万吨。不过,这一时期的钢铁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效率不高,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改革开放为中国钢铁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20 世纪 80 - 90 年代,中国对老钢铁厂进行大规模改造,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宝钢从日本引进的先进炼钢、轧钢设备和技术,使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迅速提升,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入 21 世纪,中国钢铁行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核心设备逐步实现国产化,在一些技术领域甚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1996 年,中国钢产量突破 1 亿吨,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钢铁大国。此后,产量持续攀升,2018 年突破 9 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 51.3%,至今中国钢铁产量仍占全球一半以上。

        如今,中国不仅是钢铁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和出口大国。钢铁广泛应用于国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各个领域,支撑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市场上,中国钢材凭借性价比优势,出口量持续增长,在全球钢铁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中国钢铁行业长期面临 “大而不强” 的困境。

        一方面,上游铁矿石资源被国外高度垄断。中国虽然铁矿石储量丰富,但矿石品位较低,开采成本高,导致 80% 以上的铁矿石依赖进口。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福德士河四大矿业巨头掌控着全球优质铁矿石资源,在产业链中拥有绝对的定价权。2024 年,这四大公司净利润高达 414 亿美元,是中国钢铁行业利润总额的 10 倍,严重挤压了中国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钢铁行业利润率低下。近 20 年来,销售利润率最高仅 6.9%,2022 年后更是不足 1.5%,远低于国际同行。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生产的产品 90% 以上为利润率较低的普钢,在国际市场上议价能力不足,使得中国钢铁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