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烈日炙烤着大地,在中交一航局四公司肯尼亚项目部的物资仓库里,项目经理王轶的目光定格在一堆工字钢上——这些马库帕大桥退役下来的钢平台材料,即将成为破解铁路建设困局的“金钥匙”。
2025年新春,当隆戈诺特至马拉巴米轨铁路修复二期一阶段项目中标的喜讯传来时,生产经理张忠良的眉头却拧成了结。18公里新建段铁路需预制3万根混凝土轨枕,为满足工期要求,至少需要80套浇注模板,无论在当地购置还是租赁都是一笔“天价”,建设团队一时陷入两难。
“没有现成方案,我们就创造方案。”项目部晨会上,王轶的拳头重重地落在图纸上。巡查物资仓库时,他发现了一大批从马库帕大桥钢平台拆卸下来的工字钢,这些见证过跨海公路大桥建设的“老兵”,即将迎来职业生涯的“第二春”。
说干就干,项目总工范长青的办公室彻夜通明,第二天,一份工字钢外框架的详细设计方案就大功告成。经受力验算,框架强度能够满足张拉要求,具备可用性。建设团队迅速开始加工,当第一具自制模板在晨曦中诞生时,整个营地都充满了期待。
试验现场,张拉千斤顶的轰鸣声刺破寂静。张忠良的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仪表盘跳动的数字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跳。
“停!快停!”就在仪器读数逐渐接近设计值时,施工员孙茂杰的惊呼打破了紧张的氛围——工字钢竟像弓弦般发生了明显弯曲,受力试验失败了。
“这可怎么办?咱们的设计思路错了?还是工字钢本身质量有问题?”就在建设团队情绪低落时,材料检测结果揭开了真相——蒙巴萨施工期间,长时间的海水侵蚀削弱了工字钢的筋骨,使得材料承载能力下降,难以满足原定设计要求。
“一根筷子容易弯,十双筷子难折断。”张忠良略微思索,果断下令,“小孙,现在马上组织人手,在两侧分别加装一根工字钢,提高框架的抗弯性能,我们再试一下。”
众人忙碌起来,不多时,重新组装的框架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试验台上,随着张拉千斤顶再次启动。当仪表指针越过红线,工字钢框架纹丝不动时,现场爆发出一片欢呼,连日的辛苦与付出,此刻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进一步优化,自制框架的设计越发完善。几天后,原本回国休假的物装部经理刘庆卫赶赴河北塑料模板厂家实地考察,终于敲定了模板具体尺寸和加工方式。所有材料和配件进场后,首模混凝土浇筑如期完成,成品轨枕的各项指标符合验收标准,顺利通过肯尼亚铁路局检测,成功应用于新建段铺轨施工。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