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25年一季度信息发布会在京召开,钢协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介绍了钢铁行业运行情况、面临的形势、关注的重点方面,钢协副秘书长兼市场调研部主任石洪卫、副秘书长兼产业运行部主任陈玉千、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出席发布会,并回答了记者关于国际贸易挑战、钢铁行业进入碳市场、数字化转型、产能治理等话题的提问。钢协综合部副主任申永亮主持发布会。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今年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备受钢企关注,请介绍一下今年粗钢产量调控政策及进展情况。钢协也一直呼吁加强自律,倡导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在产能治理新机制建设方面,当前取得了哪些新进展?协会建议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关闭新增产能入口,并确保低效、落后产能顺利退出?
王滨:谢谢提问。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在《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的2025年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出台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的政策措施,通过强化产业调控、提质升级破‘内卷’。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
我们认为,在当前钢铁供强弱需、市场下行的形势下,钢铁行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如何保持供需的平衡;在没有出台更有效的市场化、法制化产能产量治理政策前,开展粗钢产量调控就是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适时调整钢铁生产强度建立市场供需的新平衡;各地方和企业严格执行和落实好粗钢产量调控措施,将会对促进钢铁市场平衡、稳定钢铁生产经营起到积极作用。据了解,国家相关部委正在积极部署和推进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
我们也建议在落实粗钢产量调控工作中,应持续完善以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碳排放等为主要导向因素的,有利于先进产能充分发挥、促进优胜劣汰的产量调控评价机制,支持产量指标等要素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保障优势企业产能发挥,促进钢铁存量产能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强调统计数据的严肃性、真实性,维护市场环境公平公正,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建立产能治理新机制是解决钢铁行业供大于求矛盾的关键。钢铁协会一直呼吁并组织行业和企业共同研究,探索建立完善既有能耗、碳排放政策约束,又有行业自律、政府监督,符合市场规律要求的产能产量调控新机制。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过去一年,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暂停了钢铁产能置换政策,组织开展《钢铁行业规范条件》修订工作,并在今年年初发布《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为今后实施行业分级管理、综合施策治理奠定基础,对规范行业秩序、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同时,钢铁协会积极建议并会同行业正在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准备通过综合运用产量调控、产能置换、环境评价、碳排放配额、资源价格、金融信贷等差别化政策,引导各类要素向综合评价优质的企业集中。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在加紧修订《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目前已形成初稿。在修订过程中,钢铁协会一直呼吁和建议,新的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应取消不同企业(集团)之间炼铁、炼钢产能置换,即取消产能指标交易,解除附加在产能上的利益,仅允许通过整体性、实质性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整合、转移。这样做,一是有利于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继续做大做强,逐步退出一批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减少企业数量、冶炼厂点,提升产业集中度;二是有利于削弱产能的价值属性,避免指标倒卖、囤货居奇的情况,降低产能指标交易偷逃税的风险。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