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为钢铁行业稳运行提供了较好环境。”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一季度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基本稳定,得益于1月份、2月份企业控产较好,效益同比有所改善,为全年向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效益状况有所改善
近期,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纷纷发布一季报。宝钢股份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4.34亿元,同比增长26.4%;中信特钢实现归母净利润13.84亿元,同比增长1.76%;南钢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5.78亿元,同比增长4.42%;华菱钢铁实现归母净利润5.62亿元,同比增长43.55%。
南钢股份表示,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战略,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推进降本增效等一系列措施,展现出稳健的发展韧性;华菱钢铁表示,将瞄准我国工业用钢领域需求转型升级的方向持续发力,继续巩固和扩大自身在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
“当前,钢铁行业运行总体平稳,进入减量提质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表示,企业效益逐步改善,一季度重点钢铁企业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6%,钢材产品平均销售利润率同比上升0.67个百分点。钢材产品的结构持续优化,建筑用钢筋产量4811万吨,同比下降2.9%;用于制造领域的特厚板、中板、涂层板、镀层板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合计产量3884万吨;粗钢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全国粗钢产量2.59亿吨,同比微增0.6%。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钢铁行业运行情况也显示,一季度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利润总额215.83亿元,同比增长1.08倍;平均利润率为1.5%,同比上升0.82个百分点。
据了解,一季度钢材价格呈震荡小幅下行态势,原燃料特别是燃料价格同比降幅大于钢价降幅。数据显示,重点统计钢铁企业进口粉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9.26%,国产铁精矿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7.59%,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3.32%,冶金焦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0.26%,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3.35%,废钢采购成本同比下降15.88%。
姜维分析,多数会员企业把握好节奏,提升质效,努力实现效益“开门红”。今年1月份至2月份,企业控产较好,钢铁产量没有出现大幅增长,同期原燃料成本下降没有带动钢价过多下跌,行业运行总体平稳。
减污降碳持续推进
钢铁行业是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减污降碳工作持续推进。截至4月20日,共有189家钢铁企业(包括1家球团企业)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其中,141家企业全过程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粗钢产能约5.91亿吨;47家企业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涉及产能约1.69亿吨。
数据显示,自2022年底“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启动以来,共有117家企业约6.6亿吨产能参与,宝钢湛江钢铁、首钢京唐、河钢石钢等15家企业已进行极致能效企业或工序标杆示范公示。
姜维表示,超低排放改造工程、极致能效工程等的实施,推动我国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清洁钢铁生产体系,钢企环境绩效不断提升。一季度,重点统计钢企累计吨钢综合能耗543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0.52%;吨钢可比能耗480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2.1%;吨钢取水量同比下降0.90%;外排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悬浮物等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0.07%、10.84%、14.82%;吨钢二氧化硫、吨钢颗粒物、吨钢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11.68%、3.27%、12.78%。
今年3月份,生态环境部印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3个行业被正式纳入全国碳市场。这是自2021年电力行业被首批纳入后,碳市场首次扩围。
中钢协副秘书长兼科技环保部主任冯超表示,此次扩围充分考虑了钢铁行业的现状和钢铁行业纳入碳交易市场计算方法的复杂性,通过碳配额从“保量分配”向“提质控量”的演进,既避免短期内对行业造成过度冲击,又为技术升级预留转型窗口期。
稳中求进提升质效
当前,钢铁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面临供给强于需求、出口形势严峻等困难和挑战,持续推动行业运行向稳向好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3月份以来,钢铁供给较快增长,打破了来之不易且十分脆弱的市场供需动态平衡,钢材价格持续下行,市场供大于求的态势未改变,行业自律仍需加强。”姜维提醒。
中物联钢铁物流专委会主任潘富杰认为,4月份钢铁行业呈现需求回暖、供给加速、价格承压的特征,钢铁PMI时隔4个月重回扩张区间,生产活动与钢厂接单同步回暖,折射政策效能逐步显现。接下来需关注生产端过快释放对价格弹性的制约,以及外贸环境变化对需求的扰动,行业修复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业界普遍认为,今年一季度钢企总体经营出现大幅改善是建立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目前,行业总体效益仍处于近年来偏低水平,行业销售利润率低于工业平均水平。钢企仍须整体把握好生产节奏,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经营质效上。
为着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版)》,不仅基础指标要求全面提升,还围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特色化等发展方向,设立“引领型”评价指标。以高端化为例,从科研、质量、专利、标准等维度对企业开展综合评价,以此衡量企业高端化发展水平,明确发展优势和弱项,为企业进一步改造提升明确方向。
“依托基础指标和引领指标评价体系,树立‘规范企业’和‘引领型规范企业’标杆,通过对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转型升级,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陶青表示。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