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全国粗钢表观消费量为 4.79 亿吨,同比下降 3.3%;而粗钢产量为 5.31 亿吨,同比下降 1.1% 。尽管部分月份表观消费有所增长,但产量的调整未能完全匹配需求变化,供需失衡的问题依旧显著。在这样的行业态势下,产能置换再次成为各方瞩目的焦点。
产能置换政策面临修订,原政策执行存短板
早在 2021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在推动行业改造升级、结构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以及兼并重组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到了 2024 年 8 月 23 日,工信部发布通知,暂停公示、公告新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并表示将加快研究修订钢铁产能置换办法。
工信部指出,原产能置换办法存在执行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完善,以及无法适应当前行业发展新形势等问题。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背景下,原有机制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新挑战不断涌现,政策修订迫在眉睫。
超低排放倒逼企业升级,环保成本成竞争门槛
钢铁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正在加速推进。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截至 2024 年 4 月 20 日,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的钢企,每吨钢的改造投资约 474.35 元,环保运行成本约 218.43 元。
走在环保改造前列的企业,虽实现了绿色效益,却因高额成本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压力。相比之下,一些未完成环保改造的企业未承担相应成本,获得了 “成本优势”,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局面。中钢协人士指出:“部分企业环保设施落后、工艺装备智能化与绿色化程度低,加上资金压力大,导致改造进展缓慢。这种环保成本的巨大差距,正在加剧行业内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取消产能交易,推动真正的兼并重组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中钢协透露,《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工作已完成初稿。新方案建议取消不同企业之间的产能置换,特别是取消产能指标交易,不再允许附着经济利益的产能买卖行为,仅允许通过实质性兼并重组实现产能整合。
这一重大转变,旨在打击产能倒卖行为,削弱产能指标的金融属性,推动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也将加速落后产能和不具备竞争力企业的退出,提升行业集中度和整体质量。
建立新型调控机制,资源向优质企业集中
中钢协表示,将持续推动建立以市场规律为导向的新型产能产量调控机制。未来,差异化的政策工具将成为常态,包括产量调控、能力评价、碳排放定额、资源价格、金融信贷等,引导资源向综合评价优秀的企业集中,提高低效企业的运营成本,倒逼其退出市场。
结语:钢铁行业迈入 “优胜劣汰” 新周期
从当前形势来看,钢铁行业正处于一轮深层次的变革期。随着《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修订工作的加速推进,环保和资源约束将成为行业发展的 “新门槛”。
对于具备绿色制造能力、技术升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企业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而对于那些长期依赖 “低成本、低标准” 运营的企业来说,或许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Copyright (c) 2025 www.dri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奥沃冶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津ICP备11000233号-2
津公网安备12010202000247
电话:022-24410619 传真:022-24410619
E-mail:120880204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