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炼铁生产管理

2019-03-27   作者:佚名   网友评论 0

高炉炼铁生产管理
  王维兴      
中国金属学会

  现代化钢铁企业必须实行现代化管理制度,先进的技术装备必须与先进的管理相结合,才能促进钢铁企业生产力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钢铁企业要建立“三高一流”的战略发展目标.即高质量,高效率,高产出,世界一流水平的目标。

  钢铁企业的领导结构:总经理下设总工程师(负责科技和生产)、总会计师(负责企业运营的经济效益分析)、总经济师(负责企业总体技术经济状况分析)。总经理抓战略,三总师抓战术。

  企业管理要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流程化、数量化。用完善、健全、系统的规章制度使企业生产正常地运行。而不是依靠某个长官意识去指挥生产。目前,一些企业的主要领导是“早七晚八,星期天白搭”,整天在厂内为维持简单再生产而奋斗。这是企业管理出现缺失的表现,也是生产粗放式经营的体现。

  1.要进行科学炼铁:

  高炉炼铁要尊重炼铁学基本原理,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高炉炼铁工程设计规范》,《烧结厂设计规范》,《铁矿球团设计规范》,《钢铁企业节能设计标准》等,特别是这些文件的条文说明,是很有价值的;内容全面、详尽、丰富,有大量的数据,指出了条文制定的原因及相关条件,对企业实际生产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有好多参考价值。

  高炉炼铁是以精料为基础,是世界炼铁界的共识。精料技术水平,对高炉生产指标的影响在70%;在高冶炼强度和高喷煤比条件下,焦炭质量对高炉指标的影响在35%;焦炭指标中要关注M10数据,应当在8%左右,他是焦炭抗碎指标,严重影响炉料透气性和炉缸工作状态;精料技术的核心是努力提高入炉铁矿石的品位,在57%品位条件下,品位提高1%,燃料比下降1.5%,产量提高2.5%,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高炉炼铁是有条件生产的工艺,在具备有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就会出现有什末样的技术经济指标。所以高炉生产要满足基本条件要求(见《高炉炼铁工程设计规范》);不能去糊弄高炉,它会给你颜色看的。高炉生产一失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个别企业高炉生产顺行后,要使用劣质的炉料(以为可以降低成本),但是高炉会翻脸,几天均翻不过身,造成的损失远大于采购劣质的炉料省的钱;而且炼钢和轧钢均有损失。这是领导者“贪”的表现。炼铁厂要参与原燃料的采购,致少要有参与原燃料的采购活动的语话权.不能让供应部门采购什么, 炼铁厂只能用什么的现象再存在下去。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审时度势,打破不科学管理体制,一切为全公司效能的最大化服务。采购人员要懂得高炉炼铁技术,知道炉料质量水平,会严重影响高炉的指标;企业要建立铁矿石的评价体系,去科学地采购炉料。

  2.高炉生产稳定是生产的灵魂,有生产稳定,才会有技术经济指标稳定,好的经济效益,又能节能减排,降低成本。高炉稳定的条件是入炉料的质量和供应量要稳定;希望入炉料含铁品位波动≦0.5%,碱度波动≦0.08倍,FeO含量低于8.0%,合格率在80%以上。高炉操作要规范,科学制定操作规程,实现标准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建议实行标准偏差操作:每个班之间上料批误差在1~2批料,每次出铁的含硅量误差在小于0.2%等);为此,铁矿石的采购要减少采购点,要求80%以上的炉料采购要有定点,不主张使用百家矿(近年来一批企业已调整采购范围,均取得了显著效果),努力降低炉料质量的波动,并希望降低有害杂质含量(钾、钠含量低于3%,铅、锌含量低于0.15%),可以实现高炉长寿(10~15年)。马钢在这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近年高炉生产保持稳定顺行,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炼铁系统实现一体化管理。钢铁公司内,烧结厂、球团厂、焦化厂统一由炼铁厂管理,一切为炼铁服务,冶金部存在时就提倡这种管理体制;可以降低管理人员,企业之间没有内耗。宝钢多年就是这样运行,各项生产指标一直在行业的前列,经济效益高。

  4.建立适合现代化大生产需要的管理制度

  力求做到“预知管理”,不要“事后管理”;对生产各项活动建立预案,能够实现生产不出事故,在事故有苗头时,就及时处理了,这是管理者的高水平;不能表扬处理事故、问题的高手,要表扬有预见、能及时把事故处理在苗头的人员。要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可以降低高炉的休风率,提高生产效率。高炉的主要备品备件由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厂不设备件库,降低资金的积压。

  建立社会化专业协作体系,不搞“大而全”和“小而全” ,摆脱“企业办社会”的沉重负担和“万事不求人”的落后观念。基建、房产、检修、动力、自动化等部门,由公司统一管理。 

  ……
 

关键词:高炉炼铁生产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